在音樂博物館聆聽曾侯乙編鐘的空靈意蘊,在馥郁的香氣中體驗傳統(tǒng)香道文化的風雅之美……這是大連理工大學“科藝融合”美育公開課的課堂。近年來,大連理工大學積極構建“科技賦能人文、人文引領科技”協(xié)同育人體系,持續(xù)營造美育氛圍,以科藝融合賦能高質量人才培養(yǎng)。
大連理工大學制定出臺《大連理工大學人文素質教育工作體系建設方案》,積極破解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碎片化的難題,著力打造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深度融合的課程體系、實踐實訓體系、素質拓展體系。
“當數(shù)學的秩序之美與音樂的感性表達相遇,當工程技術的精確性與藝術的創(chuàng)造性思維碰撞,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,更提升了認知能力。”2025年新開設的“科技美學”課程負責人王琦教授介紹。該課程由國家級教學名師領銜,聯(lián)合10余個學院、50余位教師共同授課,匯聚文、理、工、醫(yī)、藝、體等多領域師資,精心打造了“數(shù)學之美”“弦動之美”等特色教學模塊,結合教學互動、專題研討與項目實踐,推動科技與人文協(xié)同發(fā)展,吸引200余位本科生以及碩博研究生參與。
近年來,該校持續(xù)加強美育教育體系建設,在培養(yǎng)方案中設置美育教育模塊,形成“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+藝術審美體驗+藝術專項特長”的新范式,以“科技人文雙向賦能、交叉融合引領創(chuàng)新”為核心理念,持續(xù)加強人文素質教育。
以美育人、以文化人。大連理工大學每年舉辦百余場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,邀請國家級院團、工藝美術大師、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,廣泛開展“高雅藝術進校園”、大學生藝術團專場演出、“文苑”系列展演,連續(xù)舉辦“峰嵐杯”文藝大賽、中華經(jīng)典誦寫講大賽等活動。
(光明日報記者 吳 琳 通訊員 杜 佳)
(責任編輯:蔡文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