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慳吝人》劇照,圖中為傅迦飾演的阿巴貢。 本報記者 方非攝
臨近開演,北京國際戲劇中心·曹禺劇場的前廳里,幾位打扮夸張的流浪戲班成員正在熱情地招攬觀眾捧場演出,這邊拍照簽名,那邊殷勤地獻上節(jié)目單,觀眾的要求無有不應。時隔近一年,北京人藝新版《慳吝人》近日再度登臺曹禺劇場,莫里哀的經(jīng)典名作跨越近400年的時間,以嶄新的面貌為今天的觀眾送上了一整晚盡興的歡笑。
《慳吝人》是法國著名劇作家莫里哀創(chuàng)作的喜劇經(jīng)典,其中的人物形象“阿巴貢”早已成為文學史上“吝嗇”一詞的代名詞之一。把一部稱得上歷史悠久的作品搬上當代舞臺,北京人藝進行了大膽創(chuàng)新,既在劇本上進行了更加貼近當下生活的翻譯,也增加了一重戲劇結(jié)構(gòu),以一個流浪劇團上演莫里哀《慳吝人》的設(shè)定,讓作品擁有了戲里戲外兩個敘述視角:戲里,視財如命的阿巴貢滑稽可笑,戲外,七拼八湊的劇團失誤不斷,跳進跳出之間,兩重結(jié)構(gòu)共同探討了“慳吝”這個人性深處的永恒弱點。此外,這一版《慳吝人》融入了許多沉浸感橋段,無論是入場時的“迎賓”環(huán)節(jié),還是特意修改的觀演須知以及演員與觀眾的密集互動,一連串的熱梗和包袱接續(xù)展開,博得滿場喝彩。
導演楊佳音坦言,以自己這些年在劇院的工作經(jīng)驗來說,人藝的歷史上好像從來沒有一部作品有著如此豐富的沉浸式體驗。在把作品包裝得復古且新穎的基礎(chǔ)上,新版《慳吝人》更想緊緊把握住喜劇的內(nèi)核,“喜劇的節(jié)奏很難掌握,我們需要共同找到一個明快的節(jié)奏,多一個字少一個字、甚至差半秒都不行。”楊佳音說。
大幕拉開,滿臺個性鮮明、各有“私心”的角色粉墨登場,傅迦飾演的阿巴貢和劇團班主摳門得令人發(fā)笑,可偏偏荒唐之余又有一絲映照現(xiàn)實的悲涼,宋建霖、趙澤棟飾演的瓦萊爾和劇團演員在“戲中戲”里默契配合,塑造出充滿喜劇效果的反差感。再加上李珀飾演的雅克大師傅、徐白曉“反串”的弗勞辛等夸張又跳脫的一眾人物,以及張鑫名、王君瑞、楊懿、陳紅旭、李金濤等年輕演員的賣力投入,當整場演出在大夢初醒的氛圍中落幕時,熱烈的掌聲頃刻席卷而來。
“無論演什么角色,我都告訴自己,別丟掉‘可愛’兩個字。”傅迦說。去年,《慳吝人》首輪演出,他詮釋的阿巴貢和班主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,這次復排,演員陣容里也有了新面孔。
另一位導演林叢說,《慳吝人》從最初2023年的劇本朗讀項目,到去年正式與觀眾見面,再到今年復排,“年輕人有了更多走上大舞臺的機會,他們需要結(jié)合自己的條件和劇中人物進行有目的性的、獨特的調(diào)整?!?/p>
據(jù)悉,《慳吝人》本輪演出將持續(xù)至3月9日。記者 高倩
(責任編輯:盧相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