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ww.成人网.com,日本动漫无遮挡高清在线,日韩高清无码色色,东京加勒比无码av,美国毛片舔鸡吧视频尤物视频,亚洲第一毛片无遮挡,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

分享到:
 
 
當前位置: 首頁>>社會頻道>>社會>>正文
北大小伙在加拿大當菜農 中國蔬菜大棚讓他成“網紅”
2021年03月18日 10時39分   揚子晚報

董健毅的蔬菜大棚生機勃勃

董健毅成了當地“網紅”

一位北大研究生畢業(yè)的小伙,到加拿大從事石油行業(yè)的工作,后因石油產業(yè)不景氣,他另辟蹊徑轉行成菜農,把中國先進的蔬菜大棚搬到了加拿大,沒想到成為了“網紅”。

這位小伙名叫董健毅,網名“董菜菜”,他在加拿大建的蔬菜大棚使用了中國技術,種出了加拿大本地很難吃到的味道好、營養(yǎng)價值又高的蔬菜。他告訴記者:“我的蔬菜許多都是賣給本地華人的,許多人說,味道好,我就特別有成就感。我也為中國的農業(yè)種植技術的強大,感到驕傲。”

石油行業(yè)不景氣

北大小伙“轉行”種菜

董健毅是河北唐山人,2000年考進北京大學地質系,讀了本科和研究生,2007年畢業(yè)后加入全球最大的油田技術服務公司斯倫貝謝(Schlumberger),從事石油行業(yè)的工作。

2014年底,董健毅和妻子來到加拿大的卡爾加里,本來還想進石油公司工作。沒想到,他們正趕上當地的石油行業(yè)不景氣。董健毅于是決定轉行干點別的事。

查詢了許許多多的資料后,董健毅了解到,加拿大的土地特別適合農業(yè)生產,卡爾加里都是黑土地,這里的土壤是A級土壤,是全世界最好的土壤之一,具有搞農業(yè)的一個最大優(yōu)勢。經過一番準備,董健毅決定在加拿大種菜。雖然加拿大的土壤很適合種菜,但緯度靠北,冬季漫長,從氣候來說,種植蔬菜有很大挑戰(zhàn)。董健毅說:“卡爾加里的冬天特別長,有時候9月中旬就開始下大雪,一直到4月初才化雪。5月下旬還可能有霜凍,8月底又開始上霜了,無霜期大概只有100天左右。即使100天的窗口期能種菜,挑戰(zhàn)也特別大。”

當地大棚種的菜不好吃

回國學習蔬菜大棚技術

加拿大是個農業(yè)大國,在安大略省,有很多超大規(guī)模的蔬菜大棚,不過他們的技術和中國的蔬菜大棚差別非常大,一般采用荷蘭的溫室大棚技術。這種蔬菜種植規(guī)模很大,冬季使用天然氣加熱,用燈光為植物增加光照,人工增加二氧化碳含量,無限供應水肥。董健毅說:“荷蘭大棚里的西紅柿、黃瓜等蔬菜瘋長,每一棵的產量都是我的3到4倍,但是這種技術種出來的蔬菜口感不好?!?/p>

董健毅認為這是工業(yè)化的一個思路,種出來的蔬菜缺乏口感和營養(yǎng)價值。董健毅和妻子都沒有接觸過種菜。不過他們對土地有情結,所以決定了就開始干。在著手建大棚之前,董健毅曾經去曼尼托巴省的溫尼伯學習過半年,那里有一個華人建的蔬菜大棚,他慕名去免費打工學技術。他還回國考察過壽光和東北的蔬菜產區(qū),他更想挑戰(zhàn)一下,把中國的先進大棚技術搬到加拿大。

材料從中國進口,難題自己解決

2018年6月,董健毅夫婦正式開墾農場。在中國建蔬菜大棚很簡單,因為有專業(yè)的施工隊伍和生產工廠,兩三個月就能建成一個大棚。

在加拿大,董健毅是第一個建中國式蔬菜大棚的人,完全沒有上下游產業(yè)鏈,所有的環(huán)節(jié)都要他一個人去解決。起先他想從國內請幾個工人過來幫忙,但是簽證被拒了。他在當地想找工人幫忙建也找不到,因為沒有人會這種技術。所有問題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,不會電焊就去培訓班學習,沒有腳手架就自己焊,沒有吊機就自己做。

董健毅的大棚采用中國的傳統建棚原理,長100米,寬10米,高6米。后墻4米高,1米寬,中間填土蓄熱。董健毅說:“大棚的所有材料都是從中國進口的,包括鋼管和保溫棉被,因為在加拿大買不到這些材料。中國作為制造業(yè)大國,能夠生產出這么好的專業(yè)材料,這也是讓我感到特別驕傲的地方。作為華人,在加拿大建蔬菜大棚,背靠中國的這種供應能力,才能實現這樣的理想。”

在國內受的基礎教育也給董健毅帶來很大幫助,“我建大棚用到的不少技術都是自己發(fā)明的,

大棚種的有機西紅柿是“天然味道”

2019年夏天,他們的第一座大棚終于建成了。大棚的效果非常好,卡爾加里冬季的氣溫達到零下40多攝氏度,董健毅的大棚里依然保持20多攝氏度。

種菜的時候不懂技術,他就到處學習,比如問中國的朋友,在網上查資料等,“好在國內的自媒體很多,尤其是三農類自媒體多。我就跟著學習,再加上自己摸索。經過兩三年時間,目前對種菜已經找到門道了。”

他用有機方法種植,不使用化肥農藥,種的西紅柿等蔬菜都是高口感的,供不應求。他的大棚整體運營成本低,即便聘請工人,也是能掙錢的。

董健毅說:“當地人在超市買的西紅柿一點味道都沒有,嘗到我的西紅柿,才知道還有這樣的味道。尤其是有些孩子,來我的大棚參觀前說不喜歡吃西紅柿,吃了我的西紅柿后,才發(fā)現居然是這樣的味道?!?/p>

目前,董健毅的大棚有雙層薄膜、厚厚的土墻和棉被依然能夠存儲陽光帶來的熱量,讓蔬菜自然生長。董健毅相信,這種大棚沒有污染,也有助于降低排放,減少溫室效應。

“董菜菜”+“王果果” 菜農兩口子成網紅

中國式蔬菜大棚的名氣慢慢打出來了,很多當地人也來參觀學習。董健毅并不保守,打算提供技術輸出。

董健毅告訴當地人,中國有上百萬個這樣的大棚,都是小農戶在經營。所以中國人吃的蔬菜主要都是本地出產的,即便南菜北運或者北菜南運,都是距離比較近的,不像加拿大,要從美國、墨西哥等國家進口。所以中國人在吃蔬菜方面比加拿大人要幸福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發(fā)展模式不一樣。其實不止蔬菜,包括糧食領域也是這樣。加拿大地廣人稀,規(guī)模達幾萬英畝的大農戶越來越多,小農戶被吞并,年輕的農民越來越少,農民平均年齡已經超過50歲。

“如果我的大棚能推廣開,對小農戶和家庭種植者也是比較方便的,不需要荷蘭大棚那種高度集中的模式,對他們肯定是有很大好處的,同時中國的技術和產品也增加了銷路,可以互利共贏?!爆F在董健毅夫妻倆成了當地“網紅”,他被人稱為“董菜菜”,妻子成了“王果果”。他告訴記者:“雖然一路走來吃了很多難以想象的苦,但一定越干越精彩!”

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記者 宋世鋒

(責任編輯:梁艷)


關閉窗口

    主辦單位: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: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

    律師提示: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,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,未經協議授權,禁止下載使用,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
    地址: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:0350-3336505 電子郵箱:sxxzrbw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