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ww.成人网.com,日本动漫无遮挡高清在线,日韩高清无码色色,东京加勒比无码av,美国毛片舔鸡吧视频尤物视频,亚洲第一毛片无遮挡,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

分享到:
 
 
當(dāng)前位置: 首頁>>文化頻道>>文化聚焦>>正文
五臺山是山西走向世界的一張文化名片(上)
2022年04月27日 09時00分   忻州日報·文化旅游周刊

五臺山、峨眉山、九華山和普陀山,號稱中國佛教“四大名山”,而五臺山位居首位,有中國佛教“首府”之稱。五臺山是文殊道場,四川峨眉山是普賢道場,文殊和普賢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兩大脅侍菩薩,而文殊居于上首。安徽九華山供奉地藏菩薩,浙江普陀山供奉觀音菩薩,這樣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分別供奉四大菩薩,亦稱四大道場,各具特色、交相輝映,共同形成了燦爛多姿的中國佛教文化。

一、佛教首府:造化鐘神秀

五臺山擁有獨(dú)特的地質(zhì)資源和地理環(huán)境。五臺山位于北緯38°55'-39°66'、東經(jīng)113°29'-113°39'之間,橫跨山西、河北2省,近鄰北京、內(nèi)蒙古,方圓500余里,行政管轄面積達(dá)436平方千米。五臺山大約形成于25億年前,山體高大夷平,擁有東西南北中五座臺頂,最高的北臺葉斗峰海拔3061米,是“華北屋脊”,也是太行山脈最高峰。最低的南臺錦繡峰,海拔也達(dá)2486米。中臺亦名翠巖峰,西臺又名掛月峰,東臺美曰望海峰,而五臺中間稱為臺懷,即五臺之懷抱,也就是五臺山寺廟聚集區(qū)。五臺山5個臺頂上皆有寺廟,還有五臺以外的臺外寺,歷史上五臺山寺廟建筑群非常龐大。由于五臺山氣候高寒濕潤,還有“萬年冰”一塊,所以又名“清涼山”。

五臺山特殊的地質(zhì)條件,孕育了特色鮮明的動植物種類。計有維管束植物97種、354屬、595種,自然植被分布垂直變化,是亞洲大陸東部具有代表性的山地植被生態(tài)景區(qū),其山頂?shù)膩喐呱讲莸榫坝^與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景觀極為相似,是華北山地獨(dú)具特色的自然生態(tài)景觀類型。

五臺山的藥用植物十分豐富,中草藥種類達(dá)300余種。觀賞花卉植物458種、125屬。飼用植物74種。另外,五臺山還有大型真菌71種,五臺山蘑菇相當(dāng)有名。

五臺山的野生動物種類也很豐富,有昆蟲117種;列為國家重點(diǎn)保護(hù)的動物就有豹、石貂、麝、掃雪、青羊、豹貓等;列入國家重點(diǎn)保護(hù)的鳥類有金雕、勺雞、大鵟、隼科、雕鸮等。

五臺山實際上也是一個地質(zhì)和動植物資源公園,擁有豐富的礦產(chǎn)、林草、冰雪及水資源,避暑勝地更是名不虛傳。正是因為五臺山號稱清涼山,到達(dá)五臺山的佛教徒感覺它與佛祖向往的“雪山”相似,更為奇異的是,佛教徒看了五臺山的地形,認(rèn)為五臺就像佛菩薩頭上的螺髻一樣,臺懷鎮(zhèn)的菩薩頂恰似印度佛祖出家修行的靈鷲山一樣,于是在此建立“大孚靈鷲寺”,由此種下了佛教深深扎根五臺山的機(jī)緣。綜上所言,地質(zhì)與地形環(huán)境造就了五臺山佛教文化的最初根基。

二、清涼世界:佛緣結(jié)五臺

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,公元前6世紀(jì)產(chǎn)生于印度,后來在西域諸邦國中傳播,并開始影響和傳入中國。西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,成為歷史上的“鑿空”之旅,有可能已經(jīng)接觸到佛教。東漢明帝永平十年(67)派使臣蔡愔(讀音yīn)到西域大月氏邀請?zhí)祗蒙抽T攝摩騰與竺法蘭2人到中國傳教,他們用白馬馱載佛經(jīng)及釋迦牟尼佛像,經(jīng)過長途跋涉到達(dá)東漢都城洛陽。明帝為此專門在洛陽東郊修建了我國第一座佛教寺院——白馬寺,佛教才算正式傳入我國。

五臺山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極其重要性,所以造就了它在宗教政治上的特殊性。五臺山雄踞雁代,坐北俯南。環(huán)基周圍,逶迤五百余里,奇峰疊嶂,寺廟林立,鐘靈毓秀,景色宜人。加之夏無炎暑,氣候涼爽,奇花異草,賞心悅目。同時,五臺山巍峨壯麗,氣勢磅礴,北陵紫塞(雁門關(guān)),南擁中原,盤踞四關(guān)之中,遏萬里之煙塵,為大國之屏蔽,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。它處在長城腳下,位于歷史上農(nóng)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帶,屏藩著北方邊疆的內(nèi)環(huán),也維系著蒙藏人民的團(tuán)結(jié)。因此,歷史地形成了顯密兩宗共同修行的格局,五臺山上青、黃二廟雜處,漢地佛教與藏傳佛教共同發(fā)展,因而更顯示出其神圣性。其極盛時,成為漢、滿、蒙、藏、土等各民族共同尊奉的佛教圣地。五臺山佛教以其在中國思想史上的特殊地位與功效,在北方地區(qū)民族團(tuán)結(jié)與融合問題上一直發(fā)揮著至關(guān)重要的作用。如果說長城是民族對抗的產(chǎn)物,那么,五臺山就是民族融合的象征了。由此,它就自然受到歷代封建王朝的重視。翻開五臺山各大寺廟的史冊,第一頁上總是赫然寫著“敕建”二字。從北魏孝文帝在山上建立避暑勝地開始,隋煬帝、宋太宗、元英宗、清圣祖、清高宗等都駕幸五臺山。如唐太宗、武則天、明太祖等,雖沒有位蒞,仍有敕賜名額、御制詩文等。至于歷朝歷代皇帝、皇后遣使札禮五臺山,更是從未間斷過。達(dá)官顯貴、名人雅士,紛紛效尤之狀,更是不勝枚舉。因此,禮贊五臺山的碑文、詩歌、游記、文章、題刻等,如汗牛充棟,形成了雄厚的文化積淀,成為中華文化瑰寶!“佛門常會龍門客,禪林時集翰林人”,正是五臺山歷史的真實寫照。

三、文殊道場:智慧五臺山

五臺山是世界佛教文化中著名的文殊道場,其文殊信仰的形成與弘傳經(jīng)過了漫長而艱辛的歷史過程,最終與五臺山佛教文化融為一個整體。文殊信仰與五臺山聯(lián)系在一起,其紐帶是“清涼山”,這與《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(jīng)》關(guān)系密切。《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(jīng)》卷一說:“此文殊師利有大慈悲……佛涅槃后四百五十歲,當(dāng)至雪山,為五百仙人宣暢敷演十二部經(jīng),教化成熟五百仙人,令得不退轉(zhuǎn)……是文殊師利,有無量神通,無量變觀,不可具記。若有眾生但聞文殊師利名,除卻十二億劫生死之罪;若禮拜供養(yǎng)者,生生之處恒生諸佛家,為文殊師利威神所護(hù)?!痹摻?jīng)所說之“雪山”被后世演化為“清涼山”。這樣五臺山就成了文殊道場。

最早關(guān)于五臺山與文殊關(guān)系的載述可能是唐高宗龍朔二年(662)會賾所撰《清涼山略傳》一卷,但已散佚!現(xiàn)存最早將五臺山視為文殊應(yīng)化道場的著作是唐麟德元年(664)道宣所撰《集神州三寶感通錄》。卷一云:“文殊師利與五臺山仙人往清涼山說法,故此山極寒,不生樹木,所有松林森于下谷。山南號清涼峰,山下有清涼府,古今遺基見在不滅?!本矶衷唬骸坝形甯吲_,上不生草木,松柏茂林,森于谷底,其山極寒,南號清涼山,亦立清涼府……中臺最高,去并州四百里,望如指掌,上有小石浮圖,其量千許,即魏文帝宏所立也?!钡佬ㄟ^會賾把“雪山”由“其山極寒”附會成“清涼山”,成功地把文殊師利在“雪山”演說法、點(diǎn)化五百仙人的場景移植到了五臺山,從此為五臺山作為文殊道場打通了最后的關(guān)節(jié)點(diǎn),暢通了道路。

道宣在所撰的《續(xù)高僧傳》卷二十曰:“又聞五臺山者,即華嚴(yán)經(jīng)清涼山也,世傳文殊師利常所住處,古來諸僧多入祈請,有感見者具蒙示教?!彼^“華嚴(yán)經(jīng)清涼山”即《大方廣佛華嚴(yán)經(jīng)》中《菩薩住處品》所言:“東北方有菩薩住處,名清涼山,過去諸菩薩常于中住;彼現(xiàn)有菩薩,名文殊師利,有一萬菩薩眷屬,常為說法。”《華嚴(yán)經(jīng)》在五臺山的廣泛傳播,也證明五臺山已成為文殊道場。

四、圣境五臺:歸來不看廟

五臺山佛教文化的形成與發(fā)展,經(jīng)歷了幾個時期,長達(dá)兩千年之久,而文化資源的積累已到了極其豐富的地步。

南北朝時期形成了五臺山佛教活動的第一次高潮。唐代五臺山佛教活動達(dá)到鼎盛時期。明清時期又是一個繁榮時期?!靶攀帜槠鹨磺o草,總是金毛獅子威?!蔽迮_山歷史上就有了“清涼勝境”“佛國”“福地”和“位居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”等一系列美譽(yù)。尤以“山辟最早,境地最幽,靈貺最赫”冠于三山(九華山、峨眉山、普陀山)之首。北齊時,五臺山寺廟號稱200余座。唐大中年間(847-859),可查到有名者64座。唐朝最鼎盛時達(dá)到360余座。宋嘉祐年間(1056-1063),著名者72座。明萬歷三十一年(1603),碑刻載有90座,分4個等級,其中大寺12座,五頂寺廟5座,諸山中小寺廟39座,諸山叢林靜名34座。清初續(xù)修《清涼山志》收集寺廟104座,其中臺內(nèi)寺廟68座,臺外寺廟36座。清末,五臺山諸寺中有十大青廟、十大黃廟之稱。全山青、黃二廟中,為首者稱五大去處(禪林),其中包括青廟3座(顯通寺、塔院寺、殊像寺),黃廟2座(菩薩頂、羅睺寺)。1956年普查,發(fā)現(xiàn)寺廟124處。其中青廟99座,黃廟25座。20世紀(jì)80年代進(jìn)行文物普查,發(fā)現(xiàn)臺內(nèi)寺廟42座,臺外寺廟150余座。菩薩靈跡有金剛窟、玉華池、秘魔巖、焚仙山等數(shù)十處。所以,歷史上流傳有“五臺歸來不看廟”的諺語,說明五臺山寺廟多,且時間久、規(guī)格高、品種全、樣式新。真的是“游觀之士,四海云馳;棲寂之流,千巖星布;明王圣主,代為興福之場;列宰名臣,屢有思真之詠?!?/p>

在五臺山寺廟群中,保存著11個朝代的菩薩像146000余尊。梵、日、漢、藏、蒙、滿6種文字的經(jīng)書54500冊。8個朝代的壁畫2380平方米,石雕1629幅,石碑1368通,聯(lián)匾146塊,梵鐘78口,石幢47個,寶塔150余座,漢藏樂器3045件,牌樓23座,石獅147個,懸塑487平方米,傳說故事200余個,古今詩歌1500余首,靈跡100余處。此外,還有豐富多彩的佛教音樂、舞蹈、武術(shù)等。

五臺山榮膺“中國佛教的縮影”“中國建筑藝術(shù)的歷史長廊”“中國寶塔藝術(shù)展覽館”“中國佛教造像藝術(shù)的歷史畫卷”“中國佛教音樂活化石”“世界佛教文殊信仰中心”等美譽(yù),具有極其豐富的文化內(nèi)涵和“人類罕見”的、“目前無法替代”的歷史、藝術(shù)和科學(xué)價值,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文化瑰寶。(王志超)

(責(zé)任編輯:盧相?。?/span>

關(guān)閉窗口

    主辦單位: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(wǎng)備案證編號:14083039 晉公網(wǎng)安備 14090202000008號

    律師提示:本網(wǎng)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,均為忻州在線版權(quán)所有,未經(jīng)協(xié)議授權(quán),禁止下載使用,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(zé)任。

    地址: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:0350-3336505 電子郵箱:sxxzrbw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