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8月6日,張秀榮(左)和兒子劉振義在木耳大棚里采摘木耳。新華網曹楨攝
因為木耳,年過花甲的張秀榮生活有了盼頭,臉上有了久違的笑容。20年前,大兒子為救一名落水者遇難,之后小兒子在打工時遭遇意外事故受重傷,丈夫因為接連的打擊患上抑郁癥……在悲痛和困窘中,張秀榮苦苦支撐著搖搖欲墜的家。2014年起,張秀榮在駐村幫扶干部支持下,嘗試種起木耳。6年時間,一把把小木耳讓張秀榮一家走出陰霾,一年3萬多元純收入讓他們摘掉了貧困戶帽子。

8月6日,劉振義在大棚里查看木耳生長情況。新華網曹楨攝
張秀榮是內蒙古自治區(qū)扎蘭屯市回民村農民,兒子劉振義受傷后,經歷了手指、腳趾截肢、植皮、植入人工晶體等治療過程,艱難地走過5年康復路。劉振義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,在木耳大棚里,他又找回了生活的意義。